人活多久,看喝水就知道?喝水后出现这5个异常,应尽早检查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民间有句俗语叫“多喝开水,强似吃药”,意思是平时注意多喝开水,比吃药还能预防疾病。
随着越来越多研究的深入,这个说法也逐步得到证实,比如2023年1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团队就曾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
图片
该研究指出,喝够足量的水,可使寿命更长、减缓衰老、大大降低罹患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比如中风、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等。
然而令人揪心的是,《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却显示,我国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直到渴了才去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有定时定量规律喝水的习惯。
事实上,多喝水不仅好处多多,同时更是我们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在喝水后出现一些异常时,则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喝水后出现这5个异常,应尽早检查
①尿少或无尿
正常来说,喝了很多水尿量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喝水后尿少甚至无尿,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等,可能会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肾脏排水功能减弱,水分难以代谢出去,并导致少尿无尿出现。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中毒等严重后果。
②水肿难消
喝水后出现水肿是正常的,一般晚上睡前喝了大量水,次日起床时就会水肿。可如果经常性得喝水后全身水肿,并且水肿难消,很可能就是因为肾功能下降或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水钠在体内滞留导致的。
除此之外,肝功能受损、心衰、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可能会导致低蛋白血症,也会出现喝水后浮肿。
③持续口渴
作为身体缺水的自然反应,口渴是正常的,可在喝了大量水后依然感觉口渴难耐,那就是不正常的。
首先要怀疑的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尤其是在喝水后,口渴症状依然难以得到改善。这主要和血糖过高有关,以至于血液中的水分减少,使得大量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从而使人感觉异常口渴。
此外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导致异常口渴,这是因为患者腺体分泌液体的能力减弱,使得唾液产生减少,患者便会表现出一直想要喝水,喝水后依然不能缓解的症状。
④腹痛腹胀
喝水后腹痛、腹胀,可能和胃肠炎症或者消化道疾病有关,就比如胃肠道痉挛、急性胃肠炎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消化代谢能力,再加上喝水后刺激胃肠道,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水分难以消化代谢,这时就会出现恶心、腹痛和腹胀等表现。
图片
⑤尿液异常
通常来说尿液应该是淡黄色的,并且透亮没有杂质,如果喝水后尿液异常,那就需要当心了。比如你明明多喝水了,但尿液却长期是茶色的,哪怕喝再多水颜色都无法变淡,这很可能是胆红素排泄出了问题,往往预示着肝脏方面的疾病。
又比如尿液呈现出乳白色,且有“豆腐渣”样的杂质,这可能和丝虫病、淋巴瘤以及胰腺癌等有关;还有泡沫尿,这个其实是肾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因为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以后,会使蛋白质漏出,从而导致尿液中含有蛋白质,最终尿液中出现泡沫。
这5个喝水坏习惯,希望你没有
①经常喝特别烫的水
65℃以上的食物或热饮,会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这是因为过烫的食物或水在进入食管后,会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黏膜损伤后,胃酸反流会对损伤部位产生刺激,长期反复损伤很容易导致细胞癌变。
一般建议35-40℃的水温是最合适的,这个温度和人体温度最为接近,胃肠道也会更加舒适。
②喜欢喝生水
没有彻底煮沸或者没有经过有效措施处理的生水,往往存在细菌或多种微生物等,可能会对健康构成潜在危险,并且很容易导致急性胃肠炎和一些传染病。
图片
③等到口渴了再喝水
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人体内的水分往往已经丢失了1-2%,这时人体其实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如果感到十分口渴了,水分一般丢失了2-4%,人体基本上已经处于脱水状态,这时很可能出现少尿、工作与认知能力降低等症状。
所以,多数时候口渴并不是一个十分灵敏的指标,尽量不要等到感觉到很口渴了再去喝水。
④一次性喝很多水
有的人要么很长时间不喝水,要么一喝水一次性喝下去很多,从健康角度来说是不建议这样做的,因为这会加重肠胃负担。建议平时少量多次地喝水,一般一次200ml是最好的。
而在一天当中,喝水量太多或太少也同样不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我国成年男性每天应喝1700ml水,成年女性则是1500ml,这样换算下来差不多就是每天喝6-8杯水。
⑤饮料当水喝
任何时候饮料都无法完全代替白开水,饮料中一般含有大量糖分、色素和添加剂等,长期把饮料当水喝其实不用我说,大家可能都知道,毕竟类似的因为把饮料当水喝导致的悲剧,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新闻上就有曝光。
而相比之下,纯净水或白开水则是最好的,不仅能有效解渴,同时还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
关注Dr.X
每天多一点健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